天文导航似乎是只有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水手们才会提到的必备技能。如今,移动设备上都装有GPS,我们毫不费力就能找到方向,为什么还需要借助太阳和星星来导航呢?确实,导航已经变得愈发便捷,但如果你的电子设备失灵了,你该怎么办呢?
天文导航其实一点都不复杂,你只需要太阳、一块手表、一台六分仪和一本航海天文历就够了。正午时分,用太阳确定方位、用手表记录时间,再借助六分仪测量数据。之后查阅航海天文年历获取更多信息,就能在海图上标出自己的位置了。
了解六分仪
六分仪最无可否认的特质,便是它的永恒性。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六分仪由约翰・伯德于1759年制造,它的设计与你如今买到的六分仪没有太大的不同,实用性更是毫不逊色。如果你是长航水手,它绝对是一件需要准备好随时取用的重要装备。尽管它看起来很复杂,但它所运用的原理却是相对基础的:其核心理论围绕着太阳与恒星的稳定运行规律,以及地平线相对固定的特性展开。天文导航数千年来一直是远洋航行的核心。据说早在公元前1200年,水手们就已经懂得通过观测天空、辅以简单计算来确定航向。
暂且不提其中涉及的具体数学公式,公平地说,那些擅长算术、有相关天赋的人或许能更快上手,但这些计算并非让人难以应对。它需要用到航海天文历、通过六分仪观测得到的数据,以及一座时钟来获取部分参数,但原理很简单:比如纬度等于某个特定距离减去另一个数值(该数值可在航海天文历中查到)。这只是非常笼统的概括,但关键在于,其核心本质就是收集少量关键数据,再通过简单的加减运算,就能得出让你保持正确航向、稳步前行的信息。虽然天文导航有不少需要学习的内容,但有人说,只要掌握了正午观测法,你就能横渡大洋。
有人或许会认为,天文导航是那些闲得发慌的航海迷才会钻研的深奥技艺,已经过时了。但事实是,这项技能有着真正的实用价值。当你远离陆地,正航行在数百海里外的海上,却发现所有电子导航设备因某种原因损坏或进水失灵时,那种绝望感难以言喻。而如果你会天文导航,万一遭遇此类情况,只需打开储物柜,取出那只旧木盒,拿出这件奇特的仪器,沿用数百年前的方法就能找到归途——这份安全感,足以让你觉得学习它的麻烦都是值得的。
超电子时代的天文导航
我们本可以选择乘坐更快、更便宜、更安全的飞机,但最终还是选了驾船航行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答案有很多,在过去的 30 年里,我和形形色色的水手一起进行过远洋航行,我觉得大多数人的初衷,是想逃离当下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这个快节奏、高强度的世界,回归一些本质的东西。用双手劳作,用大脑和良好的判断力解开谜题,克服挑战,惊叹于茫茫大海的壮阔,直面大自然的风暴。
海上的日子大多时候既难熬又让人胆战心惊,但这段经历却也十分奇妙!比如遇到挑战,并留下难忘的回忆!持续整整一周不间断的航行!海豚、鲸鱼、飞鱼、僧帽水母、金枪鱼、鲨鱼、百慕大长尾鸟…… 绚烂的日落、漫天繁星、风暴云、闪电、呼啸的狂风、耀眼的阳光、厚重的海浪…… 导航时的难题、过往船舶的灯光、拖网渔船、天气预报、远方电台的紧急呼叫、音爆…… 墨西哥湾暖流、不间断的航行、数英里深的海域、马尾藻、热带气流、持续加深的低气压…… 恒向线、磁偏角、抵达陆地、狂风巨浪、最终回归宁静……
海上天文导航是航行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你可以回归本质,发掘内心深处的潜能。回想一下你年少时学习新知识、新技能时的情景,那些内容既困难又复杂,但当你花时间和耐心去深入研究细节时,你会惊叹于它竟然能够发挥作用。一台简单的光学望远镜、一座时钟,再加上一些参考表格。对准宇宙边缘数十亿光年外的一颗恒星,捕捉它如今微弱的光芒,测量它与地平线的夹角。凭借这些,你便能沿用先辈们的方法,在这片看似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确定自己的位置。
ASA开设的两门天文导航课程:
AS 107天文导航
学习天文导航的理论与实操方法,以保障帆船安全远洋航行。水上天文导航技能要点在 ASA 108远洋航行课程中会有所运用。
ASA 117基础天文导航
学会运用基础天文导航的理论与实操方法,借助六分仪和航海天文历,在海上确定纬经度。